- · 《大豆科技》投稿方式[11/04]
- · 大豆科技版面费是多少[11/04]
南美持续干旱,市场担忧2018年“大豆之灾”或重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当前国际有两件大事最受关注: 一是俄乌关系。一方面是地缘政治的危机冲突,另一方面,其涉及影响能源、大宗、金融、粮食及食品等各领域的市场波动,所以备受关注。 另一件事
当前国际有两件大事最受关注:
一是俄乌关系。一方面是地缘政治的危机冲突,另一方面,其涉及影响能源、大宗、金融、粮食及食品等各领域的市场波动,所以备受关注。
另一件事就是南美地区的持续干旱。
极端天气其实从去年就开始发威,并影响全球,尤其是农业。虽然当前全球科技发达远超于以前,但是农业仍然未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。
去年受拉尼娜影响,11~12月时南美地区就出现了干旱和热浪,这种气候一直持续到了今年的1月份,这使得南美地区的玉米及大豆等农作物即变得岌岌可危,其产量预期纷纷下调。
在南美地区中,巴西、阿根廷、巴拉圭是全球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及出口国,但是当前来看形势并不容乐观。
随着干旱的加剧,上周巴西官方表示,大豆产量预期将下调1500万吨,而巴拉圭则表示,受干旱天气影响,该国大豆的产量可能要减少50%左右,或创10年来的最低水平。
然而更为严峻的是阿根廷。据该国气象专家表示,阿根廷在未来将继续出现更加极端的干燥炎热天气,其大豆的预期产量不断下调。今年预计大豆的产量仅为4050万吨,并且警告称,照这样发展下去,2018年大豆减产的灾难或将再次重演,一时使得市场纷纷担忧。
2018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?
那一年对于阿根廷来说,其阴影一直挥之不去。
2018年,阿根廷同样遭遇了几十年来不遇的极端干旱天气,并且在大豆关键的收获期局部地区却遭遇了洪涝灾害,可谓是冰火两重天。大豆的产量从之前的5700多万吨直降到了3500万吨,降幅之大,令人吃惊。
这样的世纪大减产必然使得国内压榨行业供应急速下降,于是豆价大涨,压榨商们开始大量抢购大豆。大豆库存也迅速见底,阿根廷无奈只好通过进口大豆来弥补国内的需求缺口。
这也使得阿根廷这个全球大豆出口国摇身一变,变成了大豆进口国。当时就有媒体称,阿根廷当年的大豆进口量将达到500万吨,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大豆进口国。
产量库存双双下降,豆价飙升成为阿根廷的噩梦,但同样这个噩梦还在不断煽动翅膀,使得美豆以及巴西大豆的出口激增,进而使得全球大豆的市场供需供都处于偏紧的状态。
那么,我们再来看看当前的情况。
虽然在1月中旬时,阿根廷部分地区出现了降雨,为缓解干旱带来了一丝希望,但是这个希望显然并没有持续太久,进入2月份后天气重回干旱,并且气温仍在上升。
随着南美持续干旱的加剧,美豆价格连续几周不断飙升。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阿根廷大豆将迎来重要的成长关键期,这时的天气变化影响或更为直接,因而也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而众所周知,大豆一直是我们的短板,我们的大豆对外依赖度很高。根据海关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的总量超过1.6亿吨,其中大豆进口量达到9652万吨,约占我国粮食进口总量的60%,而进口来源国则过度集中,主要就是美国、巴西和阿根廷。因此,如果南美干旱天气一直持续,势必会对我国大豆进口产生一定影响。
而去年我国全力“扩玉米”,挤占了大豆的空间,使得大豆的种植面积及产量双双下降,因此今年我国在粮食布局中提出的“增大豆,稳玉米”就显得格外有前瞻性,并且意义重大了。
欢迎关注“新农观”,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。
文章来源:《大豆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dadoukeji.cn/zonghexinwen/2022/0309/52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