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南美持续干旱,市场担忧2018年“大豆之灾”或重

来源:大豆科技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3-0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当前国际有两件大事最受关注: 一是俄乌关系。一方面是地缘政治的危机冲突,另一方面,其涉及影响能源、大宗、金融、粮食及食品等各领域的市场波动,所以备受关注。 另一件事

当前国际有两件大事最受关注:

一是俄乌关系。一方面是地缘政治的危机冲突,另一方面,其涉及影响能源、大宗、金融、粮食及食品等各领域的市场波动,所以备受关注。

另一件事就是南美地区的持续干旱。

极端天气其实从去年就开始发威,并影响全球,尤其是农业。虽然当前全球科技发达远超于以前,但是农业仍然未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。

去年受拉尼娜影响,11~12月时南美地区就出现了干旱和热浪,这种气候一直持续到了今年的1月份,这使得南美地区的玉米及大豆等农作物即变得岌岌可危,其产量预期纷纷下调。

在南美地区中,巴西、阿根廷、巴拉圭是全球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及出口国,但是当前来看形势并不容乐观。

随着干旱的加剧,上周巴西官方表示,大豆产量预期将下调1500万吨,而巴拉圭则表示,受干旱天气影响,该国大豆的产量可能要减少50%左右,或创10年来的最低水平。

然而更为严峻的是阿根廷。据该国气象专家表示,阿根廷在未来将继续出现更加极端的干燥炎热天气,其大豆的预期产量不断下调。今年预计大豆的产量仅为4050万吨,并且警告称,照这样发展下去,2018年大豆减产的灾难或将再次重演,一时使得市场纷纷担忧。

2018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?

那一年对于阿根廷来说,其阴影一直挥之不去。

2018年,阿根廷同样遭遇了几十年来不遇的极端干旱天气,并且在大豆关键的收获期局部地区却遭遇了洪涝灾害,可谓是冰火两重天。大豆的产量从之前的5700多万吨直降到了3500万吨,降幅之大,令人吃惊。

这样的世纪大减产必然使得国内压榨行业供应急速下降,于是豆价大涨,压榨商们开始大量抢购大豆。大豆库存也迅速见底,阿根廷无奈只好通过进口大豆来弥补国内的需求缺口。

这也使得阿根廷这个全球大豆出口国摇身一变,变成了大豆进口国。当时就有媒体称,阿根廷当年的大豆进口量将达到500万吨,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大豆进口国。

产量库存双双下降,豆价飙升成为阿根廷的噩梦,但同样这个噩梦还在不断煽动翅膀,使得美豆以及巴西大豆的出口激增,进而使得全球大豆的市场供需供都处于偏紧的状态。

那么,我们再来看看当前的情况。

虽然在1月中旬时,阿根廷部分地区出现了降雨,为缓解干旱带来了一丝希望,但是这个希望显然并没有持续太久,进入2月份后天气重回干旱,并且气温仍在上升。

随着南美持续干旱的加剧,美豆价格连续几周不断飙升。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阿根廷大豆将迎来重要的成长关键期,这时的天气变化影响或更为直接,因而也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
而众所周知,大豆一直是我们的短板,我们的大豆对外依赖度很高。根据海关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的总量超过1.6亿吨,其中大豆进口量达到9652万吨,约占我国粮食进口总量的60%,而进口来源国则过度集中,主要就是美国、巴西和阿根廷。因此,如果南美干旱天气一直持续,势必会对我国大豆进口产生一定影响。

而去年我国全力“扩玉米”,挤占了大豆的空间,使得大豆的种植面积及产量双双下降,因此今年我国在粮食布局中提出的“增大豆,稳玉米”就显得格外有前瞻性,并且意义重大了。

欢迎关注“新农观”,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。

文章来源:《大豆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dadoukeji.cn/zonghexinwen/2022/0309/524.html



上一篇:农业农村部启动冬小麦“科技壮苗”和大豆玉米
下一篇:(科技)我国科学家为补全大豆基因组提供重要

大豆科技投稿 | 大豆科技编辑部| 大豆科技版面费 | 大豆科技论文发表 | 大豆科技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大豆科技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