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_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形态特

来源:大豆科技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2-05-2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.1 试验材料 1.2 试验方法 1.2.1 大豆寡糖的形态特征 1.2.2 大豆寡糖中总糖和功能组分含量 1.3 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.1 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形态特征 2.2 不同

文章目录

1 材料与方法

1.1 试验材料

1.2 试验方法

    1.2.1 大豆寡糖的形态特征

    1.2.2 大豆寡糖中总糖和功能组分含量

1.3 数据处理分析

2 结果与分析

2.1 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形态特征

2.2 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总糖和功能组分含量

2.3 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分子结构

3 讨论

3.1 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形态特征

3.2 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总糖和功能组分含量

3.3 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分子结构

4 结论

文章摘要: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形态特征、功能组分含量和分子结构,以探索大豆寡糖的理化特性,为生产上合理利用大豆寡糖资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。试验随机选取5种市售大豆寡糖,分别来自河南省(大豆寡糖Ⅰ和大豆寡糖Ⅱ)、陕西省(大豆寡糖Ⅲ和大豆寡糖Ⅳ)和广东省(大豆寡糖Ⅴ)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形态特征;采用蒽酮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糖和功能组分含量;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,测定其分子结构差异。结果表明:1)大豆寡糖Ⅰ和大豆寡糖Ⅱ呈球体、颗粒较小、表面光滑,大豆寡糖Ⅲ、大豆寡糖Ⅳ和大豆寡糖Ⅴ呈棱角尖锐的多面体、体积较大、表面粗糙有褶皱。2)大豆寡糖Ⅰ~Ⅴ中的总糖含量分别为66.50%、82.75%、75.73%、65.54%和70.39%。蔗糖、棉子糖和水苏糖含量分别为:大豆寡糖Ⅰ66.98、100.75和549.79 mg/g;大豆寡糖Ⅱ,61.82、114.29和509.02 mg/g;大豆寡糖Ⅲ,70.12、84.70和559.70 mg/g;大豆寡糖Ⅳ,60.36、109.98和520.51 mg/g;大豆寡糖Ⅴ,77.24、84.56和641.44 mg/g。3)大豆寡糖Ⅱ在波数为860、928和1 151 cm-1位置的光谱吸收峰面积极显著低于其余大豆寡糖(P<0.01);大豆寡糖Ⅲ在波数为860、928、1 024和1 151 cm-1位置的光谱吸收峰面积均高于其余大豆寡糖,即大豆寡糖Ⅲ中所含C—O—C、C—H、呋喃环A和C型结构以及寡糖含量所占比例较高。由此可见,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颗粒形态特征各不相同;大豆寡糖Ⅱ和大豆寡糖Ⅲ的总糖含量相对较高,但大豆寡糖Ⅲ颗粒较大、在空间分子结构中含寡糖较多。

文章关键词:

论文分类号:S816

文章来源:《大豆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dadoukeji.cn/qikandaodu/2022/0523/551.html



上一篇:农作物论文_不同大豆种质种皮黄酮类色素的差异
下一篇:农作物论文_1991—2019年美国大豆区试品种(系)

大豆科技投稿 | 大豆科技编辑部| 大豆科技版面费 | 大豆科技论文发表 | 大豆科技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大豆科技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